当我们讨论音质时,是在讨论什么?

时间:2022-06-22 12:48:09 | 作者:娱乐前沿网 | 点击: 200 次

可能有不少小伙伴都想不到,平时接触最多的娱乐形式:音乐,也能产生各种形式不一的“鄙视链”。

从简单的音乐平台鄙视链,到复杂一些的音乐风格鄙视链,再到各个音乐风格中暗藏的歌手鄙视链,只要你的手机里有音乐相关的内容,它一定在某个鄙视链中有一席之地。

而在这些鄙视链中,还有一条鄙视链可能是大家怎么也想不到的,那就是音质鄙视链。

在一部分“音乐发烧友”中就存在这样一种鄙视链,甚至这个鄙视链还分成多个不同流派:一大类是各种音乐文件格式或存储介质之间的鄙视链,另一大类则是播放设备之间的鄙视链。

然而,这些鄙视链到底有什么意义,各种不同存储方式、播放形式能对音质产生多大的影响呢?

黑胶、CD,哪个更适合保存音乐?

和很多其他圈子一样,音乐“发烧友”们在谈论音质时,首先会讨论的就是设备。

浏览相关论坛,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关于这些设备孰优孰劣的讨论。

而不同发烧友之间对这些设备有没有区别也各执一词。

因此,要讨论这个问题似乎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从不同设备播放音乐的原理不同,我们似乎可以简单辨别不同设备的音质可能会有怎样的区别。

有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就是要想获得最好的音质,一定得去设计合理的音乐厅听现场演奏。

当然,小黑这里要讨论的并不是这个。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音乐载体主要是黑胶唱片、CD、手机/电脑和专业播放器等。

那么,这些音乐载体真的会对音质有较大的影响吗?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了解不同载体存储音乐的原理。

对很多近几年开始深入了解相关领域的爱好者来说,黑胶唱片是他们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不论是哪个渠道,我们都能看到各种对黑胶产品的营销甚至吹捧,也带动了不少爱好者对它趋之若鹜。

但在事实上,黑胶唱片并不能带给我们更好的音质——至少大部分情况下如此。

▲ 近几年的黑胶热,过度营销是重要原因

根据外网一位声学工程师的介绍,黑胶唱片与CD的最大区别,是存储介质的不同。

黑胶唱片采用的材质基本都是乙烯基,这是一种有机材质,用作存储介质时,动态范围一般在40dB~60dB左右。而CD的动态范围则至少为96dB。

Tips:音响的动态范围是指音响设备重放时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与静态时系统噪音输出功率之比的对数,单位为分贝。

同时,信噪比越大,那么其中能存储的音乐的最高音质也就越高,因此CD的音质上限要远高于黑胶唱片。

当然,这里说的CD音质仅仅是指唱片CD的音质,而非我们存储数据的CD,这两者之间有微妙的区别。由于这不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所以就不展开来说了。

根据小黑找到的资料,磁带,即通过磁层带状物存储信息的介质,其动态范围也与乙烯基在同一水平线。

当然,oxsyde.com,这是在其他因素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做出的对比。

当然,谈论黑胶和CD之间的音质优劣,并不能单纯用动态范围进行比较。但即便是其他方面,我们也很难找出黑胶音质优于CD的地方,包括但不限于频响、声场。

事实上,许多唱片公司会为一张唱片的不同载体录制多个版本,以满足不同存储介质的特点,例如为黑胶唱片录制的版本,可能会刻意压缩动态范围,以产生更具动感的声音。

所以,我们现在可以“大胆”地下一个结论:单纯从存储介质的角度来说,黑胶唱片和磁带的音质,是无法与CD相比的。但这并不代表黑胶唱片不能带给我们动听的音乐,毕竟动感也是一些音乐类型追求的元素。